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四川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推动巴蜀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根本动力,以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试点探路子,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四川正加速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从内陆省份向开放前沿转变,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冲刺。
四川省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国家部委在四川部署了166项重大改革试点,四川聚焦重大改革任务,在抓好中央、国家部委部署的改革试点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批部署了省级改革试点81项。几年来,全省各地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大胆探索、躬身实践,创造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为推动试点经验和制度性成果在更大范围开花结果,结合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省委改革办会同各专项小组、省直相关部门和各市(州)遴选出40个典型案例,编印了《改革试点典型案例集》,供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
“这些典型案例都是四川各地各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创造出来的制度性成果,突破了体制机制障碍、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该负责人介绍,这些案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分布领域广。40个典型案例涵盖“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各个方面。其中,经济体制改革领域9个,国企和科技体制改革领域3个,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领域14个,社会体制改革领域5个,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领域5个,生态文明、民主法制、党的建设、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领域各1个。
二是改革突破大。这些案例,要么在体制机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要么创造了全国经验,要么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比如,成都市郫都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敲响了全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标志着四川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是全省乃至全国农村土地改革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泸州市泸县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得到中央改革办、自然资源部充分肯定,认为“泸县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很成熟很成功”“制度设计非常健全、三项统筹非常到位、成效显化非常震撼”。
三是具有鲜明的四川特色。比如,西南交大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科技成果从“纯粹国有制”到“混合所有制”、从“先转化后确权”到“先确权后转化”、从“奖励性利益”到“可转化权利”的“三个转变”,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绵阳市突出四川军民融合特色,探索搭建大型科研仪器军民共享平台,有效破解了科研仪器资源闲置、共享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一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以《通知》的形式在全国推广;德阳“三管齐下”的“二重模式”和长虹集团转型发展“组合拳”,对面临债务重组、冗员沉重、增长乏力的国有企业实现扭亏脱困提供了重要借鉴;眉山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践和成都的“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试点探索,有利于推动民营企业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司治理”转变,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成都的“两自一包”、劳动教育和社区少年宫等教育改革、德阳的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路径,以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石棉模式”,对办好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